您当前位置:中华消费网 >> 消费生活 >> 新闻正文

隆子黑青稞糌粑的守正与创新——以地理标志赋能传统味道焕发“黑珍珠”新光彩

— 发布 —

2025-11-06 13:38

— 责编 —

杨小欧

— 分享 —

【摘要】隆子黑青稞糌粑的守正与创新——以地理标志赋能传统味道焕发“黑珍珠”新光彩

2025年,隆子县的黑青稞田再次迎来丰收的喜讯。随着黑青稞提纯复壮项目顺利推进、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隆子黑青稞糌粑这一承载千年藏族饮食文化的传统美食,正以全新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高原馈赠,传承千年味道

吃糌粑(zān ba),是藏族同胞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饮食习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糌粑是藏语“炒面”的译音。它是一种特色小吃,也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隆子县黑青稞糌粑是以隆子县优质黑青稞为原料,炒制水磨而成,色泽灰黑,口感香甜,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有益成分,是真正纯天然、原生态、无污染的青藏高原青稞食品。

隆子县位于喜马拉雅山东段北麓,地处雪域高原,是藏文化的摇篮之一。这里地势崎岖,山峦起伏,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黑青稞,是独属于这片土地上的精灵,是高原上的“黑珍珠”,因其颖壳及籽粒表皮呈现黑紫色而得名。它生长在海拔3800米至4200米的麦田中,汲取着高原的纯净阳光和雨露,专属的生长条件赋予了其独特的品质属性。隆子黑青稞中富含生命活性物质,营养丰富,具有特殊的高抗氧化性,花青素、黄酮等含量明显高于普通青稞。

坚守匠心,守护传统工艺

在隆子,糌粑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生活的仪式。隆子黑青稞糌粑沿袭藏族千年传统工艺,从炒制到水磨,每一道工序都需手口相传、代代相守。选籽、晒干、炒熟、脱壳、研磨,每一步都体现了藏族匠人的耐心与技艺。炒制环节尤为关键,匠人需凭经验把控火候,使青稞在高温下“爆花”而不焦糊,最大限度地保留原香与营养。

隆子黑青稞糌粑采用的水磨工艺,是藏区少有的保留古法之一。相较于机械粉碎,水磨能有效避免高温对营养成分的破坏,使糌粑粉质更细腻、口感更柔和、色泽更自然。隆子县部分合作社至今仍保留传统水磨,山泉清流推动石磨缓缓旋转,青稞在水声中变成香气四溢的糌粑粉,承载着纯粹的自然之味。

这一份对传统的坚守与对品质的追求,让隆子黑青稞糌粑在现代市场中依然保留独特的手作温度,也让藏族古老的饮食智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科技赋能,焕发产业新生

2025年,隆子县实施“黑青稞提纯复壮工程”,建立标准化良繁基地,完成优质种穗筛选约2.7万穗,为后续规模化种植提供了高质量种源。目前,全县黑青稞种植面积已达3.1万亩,单产提升至650斤/亩,总产量突破1.6万吨。

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与政策扶持,隆子县形成了以加玉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热荣洛旦农畜产品加工合作社、稞源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加工企业集群,年加工黑青稞原料600余吨,产值约2930万元。企业不仅生产传统糌粑,还研发出黑青稞啤酒、黑青稞片、黑青稞米、黑青稞压缩饼干等系列产品,让青稞食品走上多元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地标保护,提升品牌价值

隆子黑青稞作为隆子县“四黑”特色产业之一,在多个方面赢得了重要认证与荣誉,为其品牌价值与市场认可度提供了坚实保障。黑青稞先后荣获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隆子黑青稞无公害认证、商品条码证书认证、隆子黑青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隆子黑青稞糌粑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及隆子黑青稞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等重要资质,为其在市场中的独特性和竞争力打下了基础。

2023年5月10日,经过世界纪录认证(WRCA)官方人员现场审核,隆子县正式被确认为“世界最大黑青稞种植基地”,这一殊荣不仅体现了隆子县在黑青稞种植规模与品质上的卓越表现,也进一步提升了隆子黑青稞的国际品牌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2024年10月30日,隆子黑青稞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推介和典型开发案例,并成为大麦(青稞)类的代表之一,标志着隆子黑青稞作为优质农作物的产业价值被全国种植行业和学术界高度认可。

随着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的深入推进,隆子黑青稞产业逐步实现了规范化、系统化的发展。随着隆子黑青稞品牌的不断壮大,隆子县将通过这一地理标志品牌,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民增收致富贡献更大的力量,为地方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 THE END -
商务联系:gaojianhezuo@qq.com
CopyRight © 中华消费网认准唯一网址 http://xjnewsw.cn 复制请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本站名单(数据)